科技日报北京5月15日电 (记者唐芳)“将针对约3万名残疾人应届高校毕业生开展‘一人一档一策’就业服务。”5月15日是我国第32个全国助残日,在13日中国残联召开的全国助残日新闻发布会上,中国残联教育就业部副主任、一级巡视员解宏德表示。
今年全国助残日的主题为“促进残疾人就业,保障残疾人权益”。解宏德介绍,今年残疾人高校毕业生人数再创历史新高,受新冠肺炎疫情等不确定因素影响,毕业生求职面临新挑战。他表示,中国残联将进一步依法保障残疾人就业权益,强化残疾人就业服务。在推动机关、事业单位、国有企业带头安排残疾人就业方面,确保“十四五”期间编制50人(含)以上的省级、地市级机关和编制67人(含)以上的事业单位(中小学、幼儿园除外),至少安排1名残疾人就业。
据报道,今年应届高校残疾人毕业生达29549人,相较去年有所增加。针对往年残疾人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情况,中国残联就业服务指导中心就业服务处处长涂强根提供了一组数据:截至2021年底,残疾人高校毕业生在党政机关、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安置就业的比例达到30.16%,月薪资在2000元至6000元的达到87%,10个省市按比例安置超过60%。
今年,中国残联除了将针对约3万名残疾人应届高校毕业生开展就业服务,“助残日”活动期间,各级人社、残联还将共同开展为期一个月的残疾人就业帮扶活动。
“残疾人虽有身体障碍,但如果能发挥其自身‘代偿功能’,从事一些特定的行业反而较健全人更具优势。”解宏德解释说,如聋人的形象思维特别发达,且不易受环境噪音影响,非常适合从事产品加工、工艺美术、设计类工作;盲人的触觉和听觉极其灵敏,适合从事中医推拿、音乐类、语言类等工作。
据统计,目前我国有8500多万残疾人。对残疾人来说,就业是他们融入社会,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途径。解宏德说,接下来,中国残联还将对全国800余万未就业残疾人开展调查,摸清需求,集中精力帮助具备就业条件和就业意愿的残疾人实现就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