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9.1%受访应届生期待对未就业毕业生建立动态台账,精细化辅导
中青报·中青网记者 杜园春
实习生 肖平华
2022届高校毕业生规模、增量创历史新高。推动学生顺利就业,高校可以怎么做?
日前,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(wenjuan.com),对2007名应届毕业生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,69.2%的受访应届生希望学校推进材料线上办结,简化优化就业手续,59.1%的受访应届生希望对未就业毕业生建立动态台账,精细化辅导。
就读于华南师范大学的90后肖春英今年毕业,即将入职佛山市某中学成为一名教师。她希望,学校可以请往届优秀毕业生来校分享求职的实战经验,提醒一些容易出错的环节、应对办法。
通过求职,她觉得,学校要把培养学生的真才实干放到重要的位置,根据不同学科内容和侧重,设置对应的实践教学内容。“像我们是师范类专业,就可以组织学生试讲、写文章、做课件PPT等”。肖春英觉得学校在这方面做得还可以,“比如在研一时,老师让我们练习了一学期的微型教学。也请了师兄师姐来分享授课经验”。
潘琦是北京某高校本科应届毕业生,目前拿到了多个入职通知。他感慨,每年来校参加双选会的企业比较固定,导致学生就业渠道固化。“像我们学校,金融类、政法类、建筑类等企业招聘非常多,但新闻领域的企业很少”。他希望学校联系招聘企业过程中,要以对接专业为根本,不忽略小院、弱势专业。这对提升弱势专业就业率大有帮助。
一路笔试下来,潘琦发现不少企业笔试题目都来自于公务员考试的《行政能力测验》科目,他一边研究题型解法一边找工作,节奏非常紧张。他认为,训练笔试技巧应在秋招开始前就做好。“很多学生都没有这方面的试题积累,等到10月、11月开始找工作了,才开始关注笔试。既然有成熟的题型和解法,我希望学校可以对学生进行培训,搭建线上笔试题目测验通道,督促学生做好关于笔试的功课,能大幅提高通过率”。
章佳是南昌某高校外国语学院大四学生。她也期待学校在就业指导上有更多作为。她还注意到,同学们平时对就业指导类课程重视度不够。“学校举办相关主题讲座,并没有多少同学去听。非毕业年级学生认为离自己很远,来参加的就更少”。
赖苏苏是今年的应届毕业生,还在求职中。她说,从在校大学生变成了求职者,自己都还没有适应角色的转变。她觉得大学生一定要提前对就业流程有所了解。“我还希望,学校可以就‘如何高情商地谈薪资待遇’等问题,给大家做‘职场高情商问答’的分享会”。
教育部《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》示范课程负责人、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副教授蒋建荣认为,社会是瞬息万变的,对个人来说,唯一不变的就是提升个人能力,以应对变化。学校除了帮助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,更重要的是激发大学生自我负责的内在品质、自我成长的动力。“很多大学生还觉得自己是孩子,在校期间对社会实习、专业就业等方面关注不多”。
他认为,学校要为毕业生做好线上和线下的求职服务。组织线上招聘会,指导学生制作简历、面试技巧等。让学生对就业政策、权益保护、国家战略调整等有所了解,对行业发展动向有所掌握。通过校企联合、建立实习基地等形式,让学生在校期间多参与实习。他提到,自己所在的南开大学为毕业生建立了一对一的就业档案,关注学生就业进程,对遇到的困难及时给予帮助。
帮助毕业生就业,69.2%的受访应届生希望学校推进材料线上办结,简化优化就业手续,59.1%的受访应届生希望对未就业毕业生建立动态台账,精细化辅导,57.5%的受访应届生期待多举办空中双选会、“直播带人”等活动,53.6%的受访应届生建议集合专业、重点补充岗位招聘信息直推院系专业,33.9%的受访应届生希望能够拓宽合作企业资源提供更多岗位。
来源:中国青年报客户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