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考英语:从疯狂到克制
近些年高考改革政策不断出台,各省纷纷公布教育改革方针,而在所有科目中,英语又不可避免地成为了改革中最受争议的学科。早在2014年,一些媒体就打出“2016年英语退出高考”的标题,博得一众目光,舆论浪潮高涨,但如今2016已过,该考完的已经进了高校,高中刚入学的也摸清了自己高三将面临的高考政策,事实是,英语并没走——没人敢说它不重要,它最多,只是降低了一些地位。
看着我的眼睛告诉我,英语退出高考了吗?咱不说瞎话?
虽然并没有真的退出高考,但英语在高考中的地位被调整是有原因的。除了与其他学科一样,为减负、素质教育而做出改革之外,英语还面临着其他几项压力:
首先,当前英语学科太过强势,这被认为会危及母语的主导地位。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桑锦龙之前接受采访时曾表示,不少学生学习外语的时间、精力和金钱远远超过语文,这对于母语而言是不正常的,这说明语文学习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。
其次,外语学科的地位非常适合作为高考社会化、“一年多考”改革的试点。外语学科工具性强,并且无论学生以后就读于文史哲艺还是理工科,外语作为一种交流工具,发挥的作用都比较平等——任何地方都用得上。如此一来,英语这样的一门通用学科首先尝试社会化报考与一年多考,确实看起来比从其他任何学科开始都来得合理。
学了英语,你用来做了什么
如果这是一篇分析教育改革宏观局势,评论教育,放眼未来的高大文章,那么说了上面两点基本就已经到位了——瞧瞧,多有道理。但如果是这样,我们似乎忘记了什么非常重要而根本性的的东西。站着说话腰自然是不疼,但如果只看着宏观环境,想着某些大道理,总不免有些高高在上。更可怕的是,你之所以可以把自己置身事外,是因为你已经忘记了自己到底为何要学英语——外语的考试使命已经结束,它似乎和你已经再无瓜葛,于是你理所当然觉得你已是局外人,至于别人如何讨论英语教育,怎么都和你无关了。
讨论外语学科应该怎么考试,如何设置,学生们该怎么去学,最基本的问题本应是:学英语有用吗?如果有,用来做什么?
学外语本该是一件有目的性的事。今天如果和人谈起民国时期的文学大师动辄精通五六门外语,明朝时候西方来的传教士能熟练使用文言,许多人可能觉得难以想象,但我们身边亦有容易理解的例子:某准备出国攻读Ph.D的学霸外语水平看起来远超常人,除了智商因素以外实际上也有学术需求和工作压力的原因,以本专业为中心学习语言给了人一个明确的目标;生活在国外的朋友似乎外语水平和经济实力成反比,这或许是由于生存压力——穷人总比生活舒适的人有更迫切的语言需求;学习专业、商务外语的比学习日常、兴趣性质外语的人更容易持之以恒……语言作为一个帮助人们了解世界,为职业机遇做出准备的工具,本是有实际用途的,并且需要根据目的来制定学习方案,循序渐进。但实际情况是,我们中许多人只是出于应试需要学习了英语,并且,应试的外语与实用的语言学习是存在区别的——应试中我们有至少四成的精力花在研究如何审题,学习应试技巧以及摸索出题人的意图上,而非潜心研究语言本身。
准确而言,应试应该分为“学语言”和“学怎么考试”两部分
因此话又说回来,外语学科究竟该如何调整,其实最应该先搞清楚学英语究竟对于大多数人有什么价值,学习的目标究竟是什么。
虽然今天常能听见诸如“全民学英语真的有必要吗”的质疑声,但我国多年来推行英语教育的成果实在不可否认——尽管我们的外语教育观念并不发达。我国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开始推行英语教育,至今已有近三十年,而在这三十年中世界经济日益全球化,互联网的发展更是使得不同国家的联系愈发紧密。接受过英语教育,感受过九十年代英语学习浪潮的70后、80后们,在毕业后的几年中正赶上贸易全球化的高速发展期,在这过程中,英语教育的普及给了跨国商务交流很多的便利,一定程度上为我国吸引外资,投身全球贸易增添了动力。除了商业与贸易,21世纪初也是新知识、新观念传入与演变的时期。感受国外不同的观念与文化需要外语,通过网络与国外网友交流需要外语,在知识爆炸的年代查阅学术资料,去国外进修深造更需要外语。由于英语教育在全国范围内的推广,接触国外文化的门槛变低,全球信息变成了大多知识分子触手可及的事物。如今我们已经生活在一个主流思维比较现代,年轻一代基本同世界接轨的年代,很难想象倘若我国在八九十年代没有普及英语教育,知识分子进修则全部需要付出类似于今天学习小语种的成本,那会带来一个怎样的现代中国。
还有一点也值得中国人稍稍吹嘘一下。由于全民普及的,长达6-10年的英语教育,多数年轻人都能说几句英语,中国可能是世界上对待外国友人最热情的国家之一(当然,有时候也会遇到外国人并不说英语的尴尬)。瞧瞧西湖边搭讪外国人练习口语的学生,再看看召开国际会议、国际体育赛事的城市,全民为外国友人指路的盛况,英语,的确让中国成为了一个不一样的中国。
本心:所以,我们究竟为什么学英语?
鼓吹外语无用显然是不合适的——生活着无时无刻不接触着国外事物的我们其实都深知这一点。但话又说回来,如果你想认认真真,不仅仅是从考试的角度学好英语,你还需要一些个人的具体追求。
其实我们可以让这个问题简单点。不管是具体需求,又或者是拓宽视野,寻求机会,随人生不断发展的动态意义,都是实用的,真真切切的语言学习的动力。即使我们再退一步,我们并没有什么具体目标,如果我们是学过英语的人,环顾周围,上周末在购物中心看到的欧美时尚品牌,平时闲着刷的英剧美剧,听的欧美音乐,今天在知乎上看到的专业大神们引用的文献资料……我们每时每刻都被各种来自全球文化的事物所包围——这不是一件坏事,因为我们接触它们,了解它们,正是因为我们向往着更好的生活,我们不甘心止步于闭塞的环境中,我们正汲取着来自全球的资源,无论是发展资源,还是娱乐资源。虽然看着像是上个世纪的老话,但学习外语,真的象征着一种进步的意志。
所以你看,高考究竟如何定位英语,看起来是在讨论英语学习,但改来改去,它始终忘记了回归本真,问问学生们为什么要学英语;在这样一个复杂的年代,真正愿意学英语的我们,可能需要的只是寻找自己学习语言的本心而已。(文章转自网络,有删减)